父母团聚政策仍在排期,政府将优先研究工签、投资等签证类别

作者: RNZ   日期:2025-02-06 11:50 阅读:0  来源:RNZ
分享到:
邮箱:

微信图片_20250206064718.png

要点速读:

• 国会议员称,在等待签证定居新西兰的过程中,年龄越来越大的海外移民父母们等待得太久;

• 等待父母团聚抽签的申请者在1万人规模;

• 政府表示将在今年底开始父母"长期"访客签证的政策制定工作。

RNZ记者Gill Bonnett报道,成千上万个子女已经定居本地的海外父母正等待有关申请新西兰居留权的最新消息,而另一些人则希望政府尽快出台有关长期访问签证的政策,以便能与家人团聚。

超过1万个移民家庭已经为他们的父母或双亲中至少一方提交了团聚移民申请,在移民局候选池中每三个月随机抽选一次。

中选的人可以向移民局提交移民申请。

微信图片_20250206064734.png

Photo: RNZ / Samuel Rillstone

绿党移民事务发言人Ricardo Menendez March上周在国会的专责审查委员会中指出,一些海外父母因年事已高,移居新西兰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低,有人甚至在等待期间就离世了。

新西兰移民局(INZ)表示,目前并不清楚自2016年父母团聚移民政策搁置以来,有多少人已经离世。

不过Menendez March表示,移民们的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等抽签了。

社交媒体脸书上成立的一个关注此类问题并希望为移民家庭题提供支持的群组称,申请加群已经超过3000人,并且每天都有新申请。

目前没有数据统计候选池中的平均中签时长有多久。不过中选后,平均的签证审批时长为195天。

政府政策

新西兰移民局负责人Alison McDonald对委员会成员称,每年2500个父母团聚移民上限是内阁设置的,这决定了有多少人能获得申请资格。

移民意向申请池(expressions of interest,EOI)中的人数不断增加,并且由于是随机抽选,而非排队,所以候选池中的等待人数持续增加,并且等待时长也各不相同。

RNZ采访到的一些移民家庭中,有些人的父母在等待中选期间已经离世,也有人在等待中身体情况变得不适合旅行,或不再符合移民的健康要求。

多年来,医疗工作者、其他专业人士以及那些家里有小孩、希望与父母团聚的家庭持续发声,表达他们的困境。部分人(甚至包括医生)由于政策僵局和无止境的审批流程而选择返回原籍国。

父母团聚移民政策先后经历了三届政府的搁置、审查、修改、关停(疫情期间)、重新开放并再次审查的过程。

该移民类别最初是在2016年,由时任国家党政府在暂停并进行审查期间关闭的,直至2019年才重开,而因为疫情又再度关闭。当时已在等待名单上的申请者中,最终有85%的人由于其子女年收入未超过10.4万纽元而失去团聚资格。

在边境重开后,政府下调了担保门槛。现在,单人担保单个父母的最低年薪标准为98623纽元。

替代选项

除了候选池中的申请者外,还有更多父母在等待关于长期访问签证的消息。上周,国会关于该项事务的审查委员会获悉,预计今年年底能够完成政策制定工作。

预计届时包括健康保险在内的相关问题都会有一个定论。

委员会获悉,针对父母团聚的这一新临时签证的选项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制定,并在年底前完成。

国会议员们还了解到,该政策是政府竞选宣言中的承诺,但必须等到其他签证类别(如工作签证、数字游民签证和投资签证)的政策工作完成后才能启动。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

查看所有评论  共( 条)

Click here

Advertising With Us